4月22日早八点直播的《城市管理热线》栏目,长春市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崔晶峰、市容管理二级调研员王真亮、执法监督处副处长孟繁东,长春市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指挥调度二处处长戴蕾、副处长张立强做客直播间,围绕城市管理重点工作与主持人进行重点访谈。
1.主持人:随着春意萌动、万物复苏,暖阳和细雨开始浸润大地,我们城市的美丽颜值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离不开广大环卫工作者的辛勤努力,那请崔晶峰处长介绍一下春季以来我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都做了哪些工作?
崔晶峰:我们从3月10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春季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作。通过集中开展清除冰雪、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提升、“城市家具”清刷、城市道路洗刷、消灭卫生死角等五项行动,提升全市环境卫生质量,为全年环境卫生管理打好基础。一是随着天气转暖,全面启动街路洗扫作业。特别是利用降雨,开展雨中除尘作业,对路面进行彻底冲刷洗扫,基本达到路见本色。二是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爱国卫生运动等载体,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情况随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三是在环卫作业中,加强安全管理,要求作业人员遵守交通法规、安全作业规程,同时做好车辆设备的清刷、维护、保养,保持车容车貌良好。
2.主持人:背街小巷贯通城市南北,是畅通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更是群众密不可分的生活区域,但往往也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区域。请崔晶峰处长再介绍一下在背街小巷等区域的环境卫生秩序管理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崔晶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背街小巷环境秩序。自去年开始就开展了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秩序提升工作,今年还将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工作思路是,坚持“技术路线优化为主、人员设备投入为辅”的原则,使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提升从原有“突击作业”变为“常态保持”,以网格为提升单元,按公共区域和责任单位自管区域分类分级逐年提升作业标准。
通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目前形成了运行比较有效的工作模式:一是将主要街路巡保人员向背街小巷调配,同时增加小型设备机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车辆,提高人均作业机械保有量;二是将洗扫车、洒水车等常规机械化作业向背街小巷延伸,全面降低背街小巷的路面含尘量,降低人工作业强度;三是通过提高小型垃圾收运车保有量,结合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工作,提高收运效率、缩短收运时间,减少垃圾滞留时间;四是将市容秩序管理和环卫执法相结合,对各类占道堆放物、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集中清理,加强对非环卫专业队伍负责区域环卫执法,推进落实“门前五包”管理责任。截至目前,全市背街小巷的环境秩序管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今年,还将在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和强化执法保障方面持续用力。
3.主持人:请二级调研员王真亮向我们介绍一下在市容管理方面今年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真亮:市容管理与春季环境卫生整治和背街小巷环境秩序提升工作同步进行,主要是加强户外广告牌匾监管和清理违法占道。
加强户外广告牌匾监管方面,一是清理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匾,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牌匾67块,清理各类不规范牌匾482块,清理墙体广告杂牌、窗体广告粘贴画、落地灯箱、条幅等1230处。二是加强对正规户外广告牌匾的安全监管,对陈旧破损、缺字断亮影响市容的户外广告牌匾,及时提醒商家维修更换。三是对非法小广告治理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按照“采集、取证、上报、停机、处罚、清刷覆盖”流程治理非法张贴野广告行为。今年截至目前,共停机1575个,清刷覆盖4.6万余处。
清理违法占道方面,对流动经营主体转变执法理念,突破固有管理模式,采取“疏堵”相结合方式进行管理。“疏”: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临时设摊经营疏导点,按照“无序变有序,粗放变精细,流动变固定”的原则,就地就近规范管理流动经营群体。“堵”:加强对地铁、轻轨、学校周边等占道经营易发、多发区域巡查频次,全面取缔各类占道经营、占道堆放、占道洗车、店商外溢等违规占道行为。目前,全市共清理占道经营2万余处、露天烧烤426处,占道洗车259处,清理占道堆放物4100余处,较好地维护全市市容秩序规范有序。
4.主持人:在提升市容管理服务水平方面有哪些做法?
王真亮:在服务方面主要是牌匾设置服务。商家有需求时,准备好营业执照、设计图和效果图,可以拨打属地执法中队的服务电话,执法人员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上门指导。大家可以在“长春城市管理”公众号“微服务”中找到“牌匾设置”,就可以找到属地联系方式和牌匾设置服务流程、设置规范等信息。
5.主持人:百姓离不开城市管理工作者对身边环境秩序的悉心守护,城市管理工作也日益贴近群众生活、走进群众生活。请执法监督处副处长孟繁东为我们介绍一下“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开展情况。
孟繁东:2024年以来,试点在社区设立城管工作室,构建“城管+社区”共管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治理格局,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建成社区城管工作室273个,发现并处理市民反映城市管理问题1900余件,社区城管工作室已成为执法工作的“第一阵地”和服务市民的“第一窗口”。
今年,一是继续推进在社区设置城市管理服务场所,积极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广泛收集居民诉求,竭力帮助居民解决困难,快速处理城市管理问题。二是推动建立党建引领、城管下沉、物业服务、群众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城管队伍靠前服务、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三是针对社区内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损绿占绿、毁绿种菜、张贴非法广告等城市管理问题,采取入户宣传、上门告知、进行劝导等方式,引导居民知法、守法,促进城管执法、社区、居民之间形成互动、融洽、和谐的关系。
6.主持人:“城市管理为人民”,我们深切感受到城市管理从思想观念到管理方式、服务手段都在经历一场蜕变。那请孟繁东副处长向我们介绍一下,今年在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方面还将有哪些举措?
孟繁东: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执法与便民结合,树立“说理式执法、柔性化管理”理念,建立“首违不罚”清单,让执法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同时,积极动员沿街商户参与到城市管理,推动商户自治。今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寓管理于服务”工作。
一是走访个体商户,上门提供服务。深入一线与群众、个体工商户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商户在城管执法工作上的需求,收集意见建议,为他们提供实际帮助。
二是提升“城市管理服务驿站”服务效能。去年,在部分商圈、景点、车站等人流密集地试点设立了城市管理服务驿站,配备饮水机、医药箱、充电器等便民设施。今年,将进一步增强驿站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旅游向导、失物招领、应急急救、政策咨询等便民服务。
三是探索试点设立执法服务岗。探索在商圈、景点、车站等人流密集地设立服务岗,通过“常态巡查+定点值守+错时监管”方式,在高效解决周边城市管理问题的同时开展便民服务,真正做到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7.主持人:请市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指挥调度二处副处长张立强向我们仔细介绍一下“违法建设”的定义?
张立强:简单来说就是,违法建设是指未取得规划许可或违反许可内容的建设行为,具体表现为:一是无规划许可建设: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擅自新建、改建、扩建。二是超许可范围建设:擅自改变许可内容(如增加层数、扩大面积、变更用途)。三是临时建筑违规:临时建筑超期未拆或转为永久性使用。
8.主持人:今年的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有哪些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呢?
张立强:今年违法建设治理总的目标是:按照“遏制新增、消除存量、投诉案件立查立办、从严整治”的原则,杜绝各类违法建设,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工作任务较往年相比进行了细化,主要包括十一个方面:一是拆除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二是拆除压占燃气、供热、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线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三是拆除房屋顶面上加层或搭建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四是拆除各类市场、商场、宾馆酒店、学校、体育健身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五是拆除单位庭院、工厂院内擅自建设仓房、厂房及居民小区居民楼前、楼后、绿地、空地各类私搭乱建;六是拆除街路沿线擅自搭建活动板房和堆放功能使用的集装箱;七是拆除新建和影响城市秩序历史形成的门斗;八是拆除用作群租房、员工宿舍的违法建筑物;九是拆除D级危房周边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十是拆除上级交办及群众反映强烈、反复投诉举报的违法建设;十一是拆除其他情形各类违法建设。
时间安排上分为动员部署、集中整治、总结验收三个阶段进行实施。自4月10日至11月30日是集中整治阶段,将认真梳理、了解规划移交和自排存量台账,全面摸清各类违法建设情况,明确处置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对严重影响公共安全、违法行为影响恶劣、社会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进行重点查处。按照“两个一批”(即拆除一批、整改一批)的原则进行分类处置,对严重影响规划实施、存在安全隐患且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违法建筑,组织查处拆除一批;对依法可采取整改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建筑,报请各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责成相关部门予以完善手续,组织整改一批。
编辑:李佩瑾
初审:朱峰
复审:赵军
终审:王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