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新民大街再度开启“步行模式”,全省“2025金秋消费季”启动仪式暨便民生活市集活动在这里启幕。老字号的醇厚底蕴、咖啡的馥郁醇香、鲜花的清新芬芳与市民的欢声笑语交织相融,让这条老街成为观察城市脉动的鲜活窗口。
赵先生是来自延吉的参展商户,他说一晚上卖了1万多元,两个人忙不过来,临时还叫长春的朋友过来帮忙。“不光是挣钱高兴,大伙都乐呵呵地买东西,这气氛就招人!更像是和街坊邻居一起过日子!”
在长春某高校攻读社会学专业的小李,最近正忙着在新民大街开展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社交功能的社会实践调研。他在调研中发现,“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地方,更是一个链接体验、故事和情感的社交场所。可以看看市民们挑选商品时的认真劲儿,听听商户们讲老字号的传承故事,感受市集上洋溢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在他看来,逛街不仅是为了购物,更是为了与家人、朋友共度周末的美好时光。
夜幕低垂,218米高的吉塔在夜色中熠熠生辉,“城市更好,因人更好”的字幕点亮人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要做到: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意见为各地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强调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结合实际开展文化展示、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城市生活体验。
在长春,“新民焕新”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开街之初,便以“一轴两翼”的规划布局整体亮相,赢得了市民、游客的青睐。为更好地服务市民与游客,朝阳区整合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由交警、城管、环卫、机关干部及文明志愿者上百人构成的“新民管家”团队,再加上商户们有序服务,大家共同为市民与游客营造了舒心温暖的街区氛围。“40万人的聚会,地上没落下一张纸”,媒体纷纷点赞“这份干净,成了长春人的'面子'!”。
朝阳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我们以提升文旅服务为切入点,联动多部门力量,探索形成了‘以文旅服务为核心、多部门协同统筹’的新型管理模式。这既是对文旅管理工作的创新尝试,也是对接群众需求搭建的高效协作平台。”今后,朝阳区还将紧紧锚定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主动倾听群众反馈意见,动态调整服务举措,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拓展服务模式,持续优化细节,不断提升文旅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市集源于消费,新民市集却不止于消费。人们在这里相遇、体验、分享,重新发现消费之于生活的意义:它可以是支持一家老字号的行动,一次对匠人手艺的赞叹,也可以是学会插花后的成就感,甚至是陌生人之间因一句称赞而展开的对话。
正如一位社会学家在著作中指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再是一种满足与享受,而是对标志社会地位的符号进行操纵。人们消费和购买物,其实是在用物的符号来表达意义,并从中获得满足,通过选购不同的消费品,人们在社会结构的意义体系中占据一个位置,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也就是说,消费的本质是现代人构建身份、寻求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也许,“新民向新”的意义就在于此:人们在独特的街区氛围里,用脚投票、用消费投票,点赞岁月静好。毫无疑问,这是公共治理、城市文明、心理需求交融共生的现场。在这里,街头巷尾的笑意盈盈,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市集会散,人心恒常。人人都在向新的现场,人人都在更好的路上。
让这座城市看到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对平淡生活中小欢喜的渴望,这些小欢喜的累积也正是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底色。热闹、消费其实都是表象,更可贵的是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这是“新民向新”带给我们的思索和触动,也是未来值得努力开拓和用心呵护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