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贯彻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交流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典型做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的安排部署,大城管现开设“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专栏。通过宣传各地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典型经验,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探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水平。
人民城市理念进社区,市民群众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城市管理为了人民、城市管理依靠人民。
全民动员深入人心。利用城管开放日、法制宣传日等节点,通过专题调研、上门“送政策、送法规、送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服务举措。去年以来,累计发放“人民城市共治共享”宣传册40000余本,普法宣传资料62000余份,形成了全民高度关注、社会普遍支持的良好氛围。
设置专栏引人注目。在公交车停靠站、农贸市场进出口、商场门口、小区等288个点位,设置“人民城市共治共享”宣传专栏,给市民一种时刻置身城市管理之中的既视感,公众知晓率与参与度显著提升。
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工作做法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央广网、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80余次,其中在万豪商圈举行的“年味娄底·温暖城市”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有效扩大了舆论宣传的覆盖面,大大增强了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着力强化“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社会共识,推进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
强化党建引领“主导”作用,加大“主管”推力。推动城管“一切工作到支部”,把党组织建立在网格、商圈、小区最小单元,在4个先行先试商圈和17先行先试小区成立党支部的基础上,逐步向3万余家门店和934个小区全面推广。同时,市城管执法局708名党员全部下沉基层,以党建组织力来强化城管战斗力。
强化职能部门“主体”作用,形成“联管”合力。建立城管执法、住建、公安交警、市政维护、消防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下沉工作前沿,协调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去年以来,开展部门联合整治90余次,解决跨部门民生问题1065个。
强化居民业主“主人”作用,释放“自管”潜力。去年引导17个试点小区建立自治组织54个,推选楼栋长545名、单元长1578名,推动湘煤机清潭小区、富厚名城小区等“弃管”小区向“自管”小区的蝶变,市人大市政协家属院落、物资局小区等“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发展城市管理志愿者20余万人,围绕“环境卫生、矛盾调处、特殊群体关怀、关爱弱势群体、安全巡逻、停车秩序维护、垃圾分类、爱心公益、意见收集”九个方面的志愿服务内容,开展各类志愿活动58万余人次,帮助解决群众“身边事”,基本实现“一个家庭至少一名志愿者”,营造出“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生动局面。
强化商户门店“主动”作用,激发“商管”动力。更新《娄底中心城区“门前三包”管理办法》,明确临街单位、店铺和住户的“门前三包”责任(包环境卫生、包市容秩序、包美化绿化),并建立信用积分制度,由城管执法、环卫、园林、社区及商户代表组成工作小组,建立商户诚信档案,根据信用积分情况确定门店星级标准,对优秀星级门店采取适当激励措施,有效激发了商家的参与热情。
城管工作平台进社区,服务方式从“自娱自乐”向“共建共享”转变
积极践行“四下基层”,把工作平台搭建在群众身边,做到服务关口前移,畅通服务群众渠道。
组织架构设在工作前沿。制订《娄底城管“进小区进门店进路段”全面推进人民城市共治共享工作方案》,将中心城区分为东、南、西、北4个片区,每个片区由1名市城管执法局班子成员、1名区城管部门班子成员、1名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联合驻点,负责城管工作的统筹指导、协调部署。同时,将4个片区细分为63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市城管执法局正科职及以上干部牵头,区城管局联点领导、街道驻点班子成员和社区书记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工作人员由5名网格员组成(城管执法、环卫、园林、城市照明及街道城管工作人员各1名),切实在一线协调工作、解决难题。
服务驿站建在群众身边。在中心城区新建或改建“人民城市服务驿站”7座,现场为市民提供政策咨询、问题受理,以及免费茶水、急救药品、雨伞等便民服务。其中2座创新型联动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窗口,由驿站工作人员提供帮代办服务,城市管理90%的审批业务可在驿站办结,打造出服务市民的“前线指挥所”和市民群众“马路上的家”。
“智慧城管”延伸四面八方。打造集“综合协调、资源整合、联动共治”于一体的人民城市共治共享指挥调度中心,对社区、小区、楼栋无法解决的城市治理问题,交办和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形成“问题提交-平台受理-问题处置-及时回访-结果评价”的闭环处理工作机制,实现“问题”一键上报、“堵点”一步解决。同时推广应用“娄底人民城市”二维码,推行“‘码’上提、马上办”的高效管理模式。
组织暖心活动进社区,城市治理从“高高在上”向“心心相印”转变
以开展系列行动为抓手,切实把城市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实现人人受益、个个点赞、口口相传的社会效果。
围绕“舒心”开展“三微”行动。在小区、街区和商区推行微建设、微服务、微管理工作,在合理醒目位置张贴城管“进小区进路段进门店”网格服务牌,市民可扫码了解城市管理政策、反映城市管理问题。创新性推出“潮汐摊位”服务地图,常态化设置自产自销农产品、夜市经济等集中疏导区42处、提供摊位2624个,打造一批“便民微市场”。持续优化“公园公厕”便民地图,推动中心城区124座公共厕所、49个公园广场(含小游园)改进升级,充分利用边角地和街头小绿地,建设了乐坪游园、凤阳园等市民家门口的休闲空间。
紧扣“贴心”推行柔性执法。全局上下牢固树立民本情怀,主动换位思考,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急市民群众之所急、想市民群众之所想,帮助他们度过经济下行难关。制定了21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实行“轻微不罚”“首违免罚”,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给予适度纠错期、宽限期,2024年以来,对897起轻微违法行为和2.1万台人行道违停车辆实行免罚。
2024年5月以来,湖南省娄底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积极探索“人民城市共治共享”城市管理新路径,着力推动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娄底特色的“四进四转”新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进社区,工作格局从“小城管”向“大城管”转变
强化小区物业“主力”作用,提升“物管”效力。深入推进“物业进家庭”,加强与物业服务企业的沟通协调,娄星区在171个小区推广物业协同治理的“星物管”模式,有效处理邻里矛盾3723件,制止违规行为760余起。
突出“暖心”组织节日活动。牵头开展“年味娄底·温暖城市”系列活动。在春节前后,免费开放中心城区智慧停车项目所有路内停车泊位、43个临时公共停车场地;为小微经营者免费提供1283个临时摊位,允许1200余家临街门店跨店经营,带动经济收益8500余万元,让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群众满意的“三丰收”。
来源:娄底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初审:王威
复审:闵航航
终审:周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