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城管动态 | 外埠传真

重庆城市治理AI场景,已经Next level!

时间: 2025-09-22 13:20 来源:
【字体: 打印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


        本届智博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精心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城市、智能机器人、智能居家、低空经济等五大前沿板块,尽显智慧名城风范。


        其实,这些前沿科技的“影子”,早已悄然出现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中。


 

       今年,市城市管理局发布了第一批“揭榜领题”成果。全市城市管理部门、单位打造出了一批实用的AI新场景,让城市治理变得像科幻电影一样酷炫!


        穿山越岭的重庆,隧道纵横交错,安全至关重要,全国首个“城市长隧道环境监测预警”场景由此诞生。


        渝北区盛兴大道环山隧道,一条银色轨道“挂”在隧道顶部,一台名叫“小北1号”的机器人沿轨道缓缓巡逻,24小时不停歇监测隧道内的气体、温度、风力等环境参数。


        别看它身材小,功能可不少。


 

        隧道内一旦出现火灾或交通事故,机器人自研算法能在3秒内发出预警,准确率高达95%,同时启动风机、信号灯,并引导车辆通过隧道口X型车道掉头撤离,让救援快人一步。


        目前,这一系统已接入市级政务平台,发生异常时,隧道管养单位、城管、住建、交巡警等多部门可一键联动处置,为隧道安全筑起AI“防火墙”。


        今夏暴雨期间,江津区开展无人机低空综合巡查立了大功。


 

        “启动无人机高楼消防巡查!”随着一声指令,多架无人机从“机巢”中腾空而起,飞向江津区高楼林立的几江、圣泉片区。高清镜头+热成像仪,让它们化身“千里眼”,盯紧消防通道、桥梁、道路等重点区域。


        暴雨过后,无人机巡查通过8倍放大的镜头发现一处水漫过路缘石的隐患。区治理中心收到实时推送,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闭环处置


 

 

 

        如今,这项技术已覆盖道路缺陷、森林防火、防溺水、道路垃圾等25个高频治理场景。有了无人机低空巡查,再也不怕危险区域“看不见、管不到”。


        谁能想到,AI不仅能识别人脸,还能识别出地面下的塌陷情况。


        日前,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就根据AI预警沙坪坝三峡广场小龙坎环道和天陈路检测出了1处空洞和4处脱空,并及时进行了处置。


        在沙坪坝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上,道路被分为蓝、黄、橙、红四色区块,代表不同风险等级。


        模型通过影响道路结构的固态因子+动态因子计算道路风险值,并自动生成处置任务,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


 

 

        目前,该应用已升级为全市应用。下一步还将接入物联网感知设备,实时动态监测地面振动波、供排水管网渗漏情况等,让道路体检进入“CT扫描时代”。


 

 

        “小涪,生成限改通知书!”“小涪,乱倒建筑垃圾怎么处罚?”……在涪陵区,城市管理执法队员随时随地可以向这位AI助手求助,文书生成、法律查询、裁量推荐等统统搞定


        过去开一张限改通知书至少要十几分钟,现在用“小涪”只需不到5分钟!目前“小涪”已累计处理3000多件案例,不光能开具处罚文书,还能不断学习成长,变得越来越聪明。


 

        它就像一位“随身律师+效率管家”,让城市管理执法从“翻书查条”升级成“智能点餐”,如今已经成为了“城管蓝”的得力小帮手。



来源:重庆城市治理

初审:王威

复审:闵航航 

终审:周建波